你不知道的博鳌前世:疍家人、小渔村、乐会古城
从我们知道博鳌这个名字开始,她就已经是高大上的亚洲论坛的国际地标了。但你可知道她沉默了千百年的岁月中有着怎样的角色和地位?亚洲论坛的举办地凭什么是博鳌?而不是海南的三亚、海口或者是其他地方?当然,最重要的,如今去博鳌,如果你还只知道看亚论会址,那你就OUT了!
海南在线【走读海南】栏目特别策划博鳌专刊《【走读海南网刊第37期】在博鳌,让日子像海风一样舒缓》,带你全面了解博鳌的前世今生与风花雪月。阅读完整版请进入海南在线【琼海】版或【走读海南】版。
“博鳌”的芳名,大概来自栖身于此的先民之生计。最早收录博鳌名称的史料是明朝《正德琼志台》,其卷十一记载:“博鳌浦莫村都(在县东民疍)”,表明在明代正德纪年之前就设置的博鳌浦莫村都,专门负责管理在博鳌浦(浦指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)和莫村一带居住的“民疍”。因此“民疍”是博鳌最早的居民,博鳌的名称应该是“民疍”所起。“民疍”是“疍民”的倒置,《辞海》上的译文是“水上人家”。疍民住在船上,以从事海洋捕捞业为生计。他们最基本的意识和愿望,就是海洋中鱼类充足。这样的愿望就直白的反映在他们所生活的家园名称上。在《辞海》中,“博”含义是“多”、“大”,“鳌”是传说中的大龟,又指大鳖,泛指鱼类。因此,“博鳌”之名通俗的说就是“鱼多鱼肥”的意思。
早在宋代时,博鳌浦就是疍家人停泊渔船之地。宋代天圣元年(1023),疍家人集资在博鳌建起三江庙,此时在此居住的疍家人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,并形成了博鳌港。由于博鳌位于万泉河、九曲江、龙滚河出海口,旧时的乐会县全境、琼东县南部、定安县东南部、万宁县北部内陆的船只出海远航,都必须沿这三条水系进入博鳌港,然后再换乘大船进入海道才能转驶各地。博鳌港与南洋、香港、澳门、江门、潮州、高州、广州及琼崖各县都有客船、货船往来。每年3月至7月间,络绎不绝的商船,从博鳌运出槟榔、红白藤、益智、生猪和蜜糖,又从南洋、香港、澳门、广东等地换回煤油、纸料和陶瓷等。
繁忙的博鳌港水运让这里日渐繁华,并一度成为乐会县迁治的选址。原设于今烟塘镇的古乐会县城,在被临高县那逢峒主占领后,迁到今博鳌乐城岛。由于靠近大海,深受海盗骚扰之害。海盗和土匪渡海而来,取道博鳌港,接着沿万泉河溯流而上,“焚毁庐舍,杀人夺牛。肆意掳掠,骚扰县治。”为了防御海盗土匪,乐会县于明初在博鳌建立海防设施,兴建烽土侯,驻兵了望海面,监视敌情。清朝道光年间,又成立博鳌巡警分局,指派一名“百总”坐镇指挥,领兵36人防守。《乐会县志》(林大华主纂)记载,宣统2年(1910)夜,突来海盗数十人围攻博鳌巡警分局,企图越过海防重地直犯县治乐城,一时弹林弹雨,分局警官卢锦魁与巡警十余人于海盗火拼时殉难,海盗伤亡惨重,只得溃逃。正如《乐会县志》所说“博鳌实为乐会县治之屏障也!”
明初嘉积成“市”后,博鳌港成为嘉积进出口货物的重要转运港。据1911年统计,博鳌港每年贸易额在100万元以上(时嘉积贸易额为150万元)。上世纪20年代嘉积通车后,嘉积对博鳌港进出口货物的依靠程度才逐渐弱化。50年代后,博鳌渔港被文昌清澜港取而代之。曾经为琼东人水上生计和海上防御保驾护航的博鳌,在历史的潮流中逐渐沉淀、隐退,转身埋进了安稳、静好的如梭岁月。